- 车琳;
雨果是19世纪书写拿破仑战争笔墨最多的法国作家之一,从少年诗歌习作到晚年的长篇小说,他将个体经验和情感融入对重要历史事件的叙述和思考之中。雨果诗歌中的拿破仑形象经历了从暴君到民族英雄的转变,《悲惨世界》中的滑铁卢战役书写充分展现了诗人出身的小说家为叙事体裁所赋予的抒情性、史诗性和哲理性,其中的反思超越了英雄崇拜情结和民族主义。雨果将拿破仑在滑铁卢的军事失利视作欧洲人开启和平、进步、文明社会的转机,体现出对欧洲命运和人类文明进程的深思。
2025年05期 No.316 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2K] [下载次数:74 ] - 沈亚男;
《朗热公爵夫人》因取材于巴尔扎克的失恋经历通常被认定为反映作家厌女倾向的代表作,其社会政治批判价值仍有待从性别研究的角度深入挖掘。公爵夫人利用风雅魅力逗引前帝国将军蒙里沃的同时又捍卫贞洁的做法,隐喻了复辟贵族与资产阶级的无效联盟。二人在女性空间闺房中就婚姻制度和世俗化运动展开论辩,喻示了后革命时代新旧政治力量无法共存的永恒态势。女性身体在密室中经历了东方能量的锤炼,受虐后的情感转向隐喻了资产阶级对贵族阶层的审判和理想化改造。遭受贬低的女性身体影射了断头王后的悲剧命运,象征共和派急欲消灭的女性化国家形象。作家在以厌女为表征的女性身体书写中,实现了对法国革命暴力和现时政治体系的反思。
2025年05期 No.316 1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8K] [下载次数:95 ] - 郭雪妮;
对三岛由纪夫而言,剧场与书斋构成其思想的两端。以三岛由纪夫在纽约剧场的体验为横轴,以《近代能乐集》的英文版改编及纽约上演经过为纵轴,结合基恩对《近代能乐集》的翻译与评论,可以立体地考察三岛由纪夫在跨文化戏剧创作中对“古典之再生”这一问题的思考。整体来看,三岛由纪夫对古典戏剧的“再生”在两条相反的轨道上进行:一是将日本古典能乐的象征性精神置入西方现代派戏剧的形式中;二是将西方古典戏剧的情节搬至日本歌舞伎舞台。三岛由纪夫以美国为参照点,提出日本古典戏剧的精髓在于表现“不存在之美”,这种以文明互鉴的视角理解东西方戏剧之异同的方法,为世界戏剧文学创作与批评提供了理论借鉴。
2025年05期 No.316 2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1K] [下载次数:46 ] - 徐嘉熠;
“文化集体村”运动被誉为日本“战后文化集体运动最高点”。它既是一种左翼行动方式,又是二战后重要的文学创作场域。本文通过追溯日语“文化集体”概念的历史,阐明将该运动首次翻译为“文化集体村”运动的合理性,进而考察该运动的时代背景、杂志《文化集体村》的创刊理念、文学实践及其影响。“文化集体村”运动不仅提供了思考作者、读者、文学之间互动关系并重新认识日本文学史的契机,培养出许多为社会底层发声的日本作家,还集中展现了劳动人民书写自身历史、创造文化的能动性。
2025年05期 No.316 4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3K] [下载次数:23 ] - 谷佳维;
作为在文学领域实践“美洲表述”的第一人,卡彭铁尔吹响了颠覆西方中心主义美洲叙事的号角,破除了美洲长期以来“被发现”“被表述”的地位。他首先确认了西语美洲作为“差异中的共同体”向世界发出自己声音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出实践“美洲表述”的恰切文体,即“美洲巴洛克”与“神奇现实”,由此开创了魔幻现实主义,将拉丁美洲文学推向高峰。卡彭铁尔的美洲表述启发了当代拉美作家以文学塑造美洲的理念,对于思考如何在新的世界文化格局中重塑全球化话语、建设多元开放且包容的世界具有积极意义。
2025年05期 No.316 5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8K] [下载次数:45 ] - 陈芸;
奥地利诗人里尔克曾长期关注贫穷和穷人问题,并在早期作品《时辰之书》和《马尔特手记》中多次表达对穷人的赞美与同情,也因此声名鹊起。然而,到了20世纪20年代,里尔克最经典的诗句“贫穷是发自内心的伟大光泽”却引发众多左翼作家、评论家的不满,认为他不知民间疾苦,有意美化贫穷,使他的名誉一度受损。到了40年代中叶,在海德格尔发表《诗人何为?》演讲之后,里尔克又成为“贫困时代的诗人”。对于“贫穷书写”的探问,对里尔克而言,不仅是经济和政治问题,也是哲学问题。
2025年05期 No.316 64-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6K] [下载次数:40 ] - 何宁;
印度裔英语作家阿米塔夫·高希的《枪岛》表达了对跨印度洋移民、气候变化和解构西方现代性话语等议题的思考,但这些议题背后反映出的全球南方想象一直未得到关注。本文认为,《枪岛》的印度洋书写通过跨越历史与现在、人与非人、西方与非西方边界的空间塑造,和多元主体共同面临危机的集体性叙述视角,构建了从地方书写走向全球视野的转换机制,呈现出以人与世界的亲密联结为核心的全球南方想象,为理解被狭隘现代性和全球化话语所遮蔽的人类世危机提供了窗口,并呼吁读者形成尊重差异、面向未来、寻求全球新秩序的行动共识;但也应认识到这一想象在理念、价值观和实践上仍存在脆弱性和内在矛盾。
2025年05期 No.316 7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8K] [下载次数:64 ]